新书推介 | 高淮生:《红学学案启思录》
《红学学案启思录》,高淮生著,阅文出版社2019年8月版。
《红楼梦》研究史就是《红楼梦》被接受的历史
——关于百年《红楼梦》小说批评接受研究的思考
笔者以为,对百年来的著名红学家的《红楼梦》研究的认识与再评价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学术工作,也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
《红楼研究小史稿》
近百年来研红经典名家及其代表性著作的研究视角、操作程式、学术思路、学术影响等均值得深入研讨与反思,这样的研讨与反思已经展开一段时间并形成若干成果,如郭豫适《红楼梦研究小史稿》和《红楼研究小史续稿》、韩进廉《红学史稿》、刘梦溪《红楼梦与百年中国》、欧阳健《红学百年风云录》、白盾主编《红楼梦研究史论》、陈维昭《红学与二十世纪学术思想》和《红学通史》等,均是对百年来红学研究进行整体观照的专著。
此外,周汝昌《还“红学”以学——近百年红学史之回顾》、梁归智《20世纪<红楼梦>研究学术争鸣述要(上篇)》、《20世纪<红楼梦>研究学术争鸣述要(下篇)》、《<红楼梦>研究的意义——世纪之交检讨“红学”》、张锦池《<红楼梦>研究百年回眸》、梅新林《拓展红学研究的文化视界》、《文献•文本•文化研究的融通和创新——世纪之交红学研究的转型与前瞻》、赵建忠《红学研究中的史料还原与思辨索原——兼论新世纪红学的范式选择》和《二十世纪红学流派的冲突对垒与磨合重构——兼论新世纪红学流派的发展态势》等等是以论文的形式对百年红学进行回顾与展望。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
其中对考证派红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胡适、俞平伯、周汝昌的研究成果,以及对小说批评派的开山祖师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对百年红学众多小说批评家的研究成果仍嫌不足,至于对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这表明:百年《红楼梦》小说批评接受研究仍然是值得进一步关注的研究课题。
认识与评价百年来的著名红学小说批评家的《红楼梦》研究,首先应该进一步认识与理解他们开展《红楼梦》研究的研究视角、操作程式、学术思路和学术影响。应通过对百年来研红名家及其代表性著作的系统梳理与阐释,进而对二十世纪以来的《红楼梦》小说批评进行动态的、历时的考察与研究。
将系统性的学术史观照与对红学家的个体观照结合起来,即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全面而深入地把握红学批评史的发展轨迹与学术经验、以及红学家个体的文学批评成就与贡献,为人们在继承红学经典名家《红楼梦》小说批评的研究视角、操作程式、学术思路、学术影响基础上开辟新的研究视角、操作程式、学术思路、学术影响提供有价值的学术参考。
百年研红史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学术史、文化史,以及与二十世纪世界文化思潮之间存在着广泛、内在而又深刻的渊源关系,二十世纪研红名家各自独特的研究视角、操作程式、学术思路的明晰。
《红学通史》
系统地梳理二十世纪红学小说批评名家各自独特的研究视角、操作程式、学术思路,有助于明晰百年研红史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学术史、文化史之间广泛、内在而又深刻的渊源关系,有助于重新审视多元并存的红楼梦小说批评研究格局,有助于为今后的《红楼梦》批评提供历史经验并提供丰富的启示意义,有助于对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创作经验与批评理念体系进行理论概括与把握,有助于对当代文艺学学科的理论建设,同时有益于更好地认识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学术史、文化史的发展轨迹。
百年红学研究主要沿着历史考证与文学批评两个方向发展。历史考证是为文学批评扫清障碍,是文学批评的基础,是文本阐释的第一阶段。
从文学艺术或哲学美学的角度阐释《红楼梦》的思想内涵、艺术价值是红学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从文学与美学角度研究《红楼梦》,为研究《红楼梦》开辟的一条新路将被不断地接续,可谓“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笺说》
可以说自《红楼梦》小说批评派开创者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发表以来,著名红学家的《红楼梦》小说批评构成了百年《红楼梦》研究史的脊梁,《红楼梦》历史考证要为《红楼梦》文学批评服务,这是新红学发展的共识。
王国维用文学、美学和哲学的观点研究《红楼梦》并最先开启的跨文化研究的态度、方法和方向已经被无数《红楼梦》研究者们的学术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有效的。
但是,具有深远影响的、堪与王国维比肩批评家却一直缺席。这不能不使小说批评红学的影响始终屈居于考证派新红学之下,从而影响红学的文艺学成果的繁荣,影响红学的学术创新。
王国维作为一位文学批评大师,他在文学批评方面建立了桥头堡,后人理应沿着王国维指引的方向不断深入地开掘,力求别开生面,从而得到更多的有益于今天世道人心的成果。
新红学的发展不仅要在全面理解王国维以及二十世纪红学小说批评名家的美学理论的基础上“照着讲”,更重要的是能够“接着讲”,这将为当代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成果与艺术审美经验,丰富和发展文学批评的学术成果。
《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
“接着讲”的前提是对百年《红楼梦》小说批评接受研究的深入与系统,从而为“接着讲”的新红学发展打下学术资源的基础。譬如关于王国维《红楼梦》阐释的接受与影响、鲁迅《红楼梦》阐释的接受与影响、俞平伯《红楼梦》阐释的接受与影响、李辰冬《红楼梦》阐释的接受与影响、余英时《红楼梦》阐释的接受与影响、周汝昌《红楼梦》阐释的接受与影响、李希凡《红楼梦》阐释的接受与影响,以及这些《红楼梦》阐释与接受的启示意义等均成为“接着讲”的新红学发展的学术资源。
百年《红楼梦》小说批评所创新的最有价值的学术理论资源应该成为后世新红学研究者的知识背景而融汇在研究者的知识结构之中,才能建立起新的批评观念、新的批评规范,并在王国维所开辟的中国文艺学的现代境域中不断开拓新红学的发展道路。
对百年《红楼梦》小说批评接受研究应该分两条线进行,一条是对学者即红学家的《红楼梦》研究的认识与评价;一条是对作家或作家兼红学家的《红楼梦》研究的认识与评价,这两条线共同构成了百年《红楼梦》研究史即《红楼梦》小说批评接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学史》
当然,对学者即红学家的《红楼梦》研究的认识与评价应该成为百年《红楼梦》小说批评接受研究的主流,而作为百年红学的一大景观,现代作家兼红学家的《红楼梦》研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对于20世纪中国作家来说,“《红楼梦》情结”已成为了他们进行创作时普遍摆脱不掉的“梦魇”,如鲁迅、茅盾、巴金、曹禺、林语堂、沈从文、老舍、张恨水、端木蕻良、何其芳、张爱玲、白先勇、高阳、三毛、李国文、王蒙、刘心武等,他们的创作普遍受到了《红楼梦》影响和启发。
并且,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在红学研究上形成重要影响譬如鲁迅、林语堂、端木蕻良、何其芳、张爱玲、王蒙、刘心武等。可以说,对研“红”作家的红学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勾勒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学术思路,有助于更充分地把握红学研究的接受过程。
作家《红楼梦》研究的动机首先不是为了学术的发展,他们往往从作家的审美体验出发,力图丰富和提升其文学创作的水平,或将自己的创作经验通过随笔式的研究文字表达出来,即作家区别于专家,对研究对象的趣味性研讨更重于纯理论阐释,也往往更有启示性。
《红学史》
譬如王蒙《红楼梦》研究最主要的成果体现在《红楼启示录》和《红楼梦王蒙评点本》两本著作上。
前者是以传统鉴赏品评方式重评经典,后者是阐述自己读《红楼梦》的随感随想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启示意义。他尤其关注诸如《红楼梦》文本特色研究、《红楼梦》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的研究、《红楼梦》研究方法研究,视野更加宏阔。
王蒙十分注重批评的实践意义,多谈他对生活、文学、文艺理论等具体问题的思考,因此,王蒙感受式批评对文学创作本身更具指导性意义,并且,这种感受型批评对于建设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也有独特的认识价值与理论意义。
当然,应该关注的是虽然作家的审美天赋、艺术感觉和文学眼光使其研究《红楼梦》的视角不同于学者,但要想兼具思想家与治学者的特长,实现有学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学术的“兼美”,还是需要一个自我提升过程的。
《红学学案》
无论是对学者即红学家的《红楼梦》研究的认识与评价,还是对作家或作家兼红学家的《红楼梦》研究的认识与评价,都不仅应该考察他们的《红楼梦》研究的具体成果,还应该考察他们的《红楼梦》研究的实现过程,即考察他们展开《红楼梦》应必备的学术质素如审美感受能力和艺术眼光、应必备的学术品格即与时俱进地传承人文精神的学术责任感和使命感、应必备的现代方法论意识尤其问题意识、应必备的学术手段和研究方法即运用多学科批评理论和方法的能力、应必备的学术视野和思想境界即超前的现代意识。
兼顾具体成果与研究的实现过程的考察,更有助于获取这些小说批评家各自独特的研究视角、操作程式、学术思路以及由此产生的学术影响,并进而指导新红学研究者建立起新的批评观念、新的批评规范,并在他们所开辟的现代小说批评的境域中不断开拓新红学的发展道路。
总之,展开百年《红楼梦》小说批评接受研究应坚持运用多学科批评理论和方法展开论题研究,由此“多元吸纳”、“交叉互涵”, 兼取各家、惟理之求,力争得出的价值评价与意义阐释切近经典批评家的《红楼梦》研究的精神本原状态。
《周汝昌红学论稿》,高淮生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同时以鲜明的问题意识为前导,通过强化当代意识,吸纳前人成果,展开现代意义的学术阐释与评价,尤其系统地梳理经典批评家对《红楼梦》的接受过程,即《红楼梦》不断被解释、被接受的历史进程与阐释经验,反思并揭示其学术影响与启示意义。
可以肯定地说,百年《红楼梦》小说批评接受研究是新红学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当代文艺学学科理论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全面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经验以推动当代的文学创作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篇“代序”曾刊发于《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虽然谈的是百年红学批评接受研究的得失和展望,却催生出笔者撰著的《红学学案》,该红学史著作由新华出版社于2013年2月出版。并由此建构起以百年红学学人昭传为体例的“学案体”学术史长篇著述,为现代红学建档归宗。
2019年6月19日
作者在《红学学案》出版座谈会
《红学学案启思录》一书的出版颇令笔者感慨,近10年教学之余的学术精进之历程历历在目,正可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红学学案启思录》无疑是近10年笔者学术经验之结晶、学术理念之呈现,同时又是笔者学术情怀之坦露、学术精神之昭传,实可谓: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记得笔者撰述《红学学案》之初,念念不忘者实乃钱锺书《谈艺录》“序”第一句话:“《谈艺录》一卷,虽赏析之作,而实忧患之书也。”此“忧患”者姑可看作“压在纸背的心情”可矣!倘若述学,念念在兹;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曹公著《红楼梦》旨在“亦可使闺阁昭传”,笔者撰“现代学案”,
则旨在“亦可使学者昭传”,皆因其间“历历有人”矣!笔者虽愚钝,竟不忍“使其泯灭也”。
《现代学案选粹》,李金齐总策划,高淮生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版。
从《红学学案》(2013年2月)到《现代学案选粹》(2019年4月),在为现代学人之学术“立案昭传”之过程中常存“修史以正人心而挽世道”之念,即试图兼顾“为学术之本旨”与“经世致用传统”之美。“现代学案”实乃为现代学术寻找真实而鲜活的为学传统,然其学术旨趣并非仅以此为限,若能同时兼具学术感召之效则功莫大焉!
笔者曾在《现代学案选粹》一书“编者序”中说:“可以肯定地说,为现代学术梳理呈现出学术承传的真脉、真精神应是‘现代学案’栏目的终极目标。当然,‘现代学案’不仅可为现代学术找寻真传统、真精神,以便薪火相传。同时,‘现代学案’亦可为现代人文社科诸学科的建设或重建提供坚实的学术基础和学术支撑。”
由此观之,“现代学案”之格局何其大哉!的确有待于有志斯道者携手共图之也。道路其修远兮,信念则弥坚!
《红学丛稿新编》
《红学学案启思录》一书的编订由《红楼梦研究》主编顾斌小友于今年4月中旬策划并运作,笔者颇感意外,尽管心存感谢之意。因为,这样一部回顾总结性的著述,至少应在10年以后再考虑编订出版,可见此非笔者的学术期许。不过,这毕竟只是笔者自己的考量,顾斌小友自有他的考量。于是,恭敬不如从命了吧!
读者能否真正认可《红学学案启思录》的“启思”作用呢?笔者虽不知道,却也并不惶恐。在笔者看来,谈学问亦如交朋友,有缘则订交,无缘则离散,“欣悦”而已!
2019年6月27日
于槐园书屋
【相关阅读】
高淮生:在2017年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深圳银湖会议中心)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